衛星電視的轉發器到底有多貴?發射衛星的風險有多高?看看“亞洲一號”吧!
這是一部鳳凰衛視的自傳。運用豐厚的圖文資料,首次深入梳理了鳳凰衛視的發展歷程,爆出當年轟動一時的無數事件背后的鳳凰運作力,解讀了鳳凰運營成功的秘密,以及貫穿其中的鳳凰衛視了不起的人文精神。
一家媒體像一個人一樣,她贏得尊敬的方式,不在于她播報了多少新聞,而在于她是否為世界貢獻了某種截然不同的東西,是否啟發了世界不同的思想方式……
鳳凰衛視正在向世界講述著一個與以往刻板印象完全不同的少年中國,而作為講述者本身,鳳凰自己也成為了一種變革的力量,一股奔流不息的清泉,活潑而有沖擊力。
理想主義是一道光“亞洲一號”衛星共有24個轉發器,年租金約2500萬美元。但是,這些轉發器全部名花有主,除了中國政府租用的一部分外,其余掌握在香港衛星電視(STAR TV)手里,而STAR TV已經由香港富豪李嘉誠的兒子李澤楷賣給了世界傳媒巨子、美國新聞集團的大老板默多克。也就是說,“亞洲一號”衛星上有可能轉租的轉發器全部握在默多克掌心里。(節選自《鳳凰衛視這些年》
亞洲一號簡介:亞洲一號衛星的前身是美國休斯飛機公司為美國Western Union通信公司設計制造的Westa6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1984年2月,美國“挑戰者”號航天飛機攜帶該衛星和另一顆印度尼西亞PalapaB2衛星一起進入太空。這兩顆衛星在脫離航天飛機后,衛星上的近地點發動機沒有按預定計劃點火,因而均未能進入預定軌道,衛星發射失敗。
所幸的是,位于美國佛羅里達州菲爾莫爾是的地面跟蹤站監測到并計算出了兩顆衛星的具體位置,同時發現了衛星的狀況良好。休斯飛機公司和美國宇航局(NASA)緊急探討了回收衛星的可行性,雙方一致認為回收這兩顆衛星是可行的。
承保衛星發射的保險商支付了衛星發射失敗的保險費之后,擁有了這兩顆衛星的所有權。在核算了相關費用后,保險商也認為回收這兩顆衛星在經濟上是劃算的。于是,保險公司委托休斯飛機公司和美國宇航局共同完成衛星的回收任務。
1984年11月8日,另一架名為“發現號”的航天飛機發射進入太空。在11月12日回收了PalapaB2衛星之后,航天飛機于11月14日飛行到距離Westar6衛星9米的范圍,兩名太空人步出機艙,前往衛星,并引導航天飛機上的機械手將衛星抓回貨艙。11月16日,“發現號”航天飛機安全返回地面?;厥盏男l星被運送到休斯公司,有衛星技術專家組作了徹底檢查。1985年4月,專家組向保險商提交了一份關于翻新檢修及重新發射的建議書。
1988年2月24日,亞洲衛星有限公司在香港成立。亞洲衛星公司決定從保險商手中購買Westar6衛星,并將其重新命名為“亞洲一號衛星”。衛星的有關技術參數也根據覆蓋亞洲地區的要求做了重新調整和更新。
1989年初,亞洲衛星公司與中國長城工業公司就“亞洲一號衛星發射服務合同”達成一致,1989年1月23日,雙方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了隆重的合同簽字儀式。
1990年2月12日,亞洲一號衛星從美國洛杉磯由包機空運到中國四川省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1990年4月7日,分別從北京和香港出發的兩架飛機直飛西昌,來自中國各部門的領導和用戶代表、保險公司、設備商及媒體代表等集聚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共同觀摩及見證亞洲一號衛星發射的歷史時刻。
由于氣象原因,當晚的兩個發射窗口均未能滿足發射條件。就在第三個發射窗口,也就是最后一個發射窗口出現后,天空放晴,指揮大廳里傳出倒計時的聲音,21時30分,長征三號運載火箭順利發射,將亞洲一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亞洲一號衛星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亞洲一號衛星對亞洲各國、各地區的廣播電視和衛星通信事業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在亞洲地區衛星通信發展史上具有不可磨滅的歷史意義,同時也為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2003年4月,亞洲一號衛星圓滿完成歷史使命,光榮退役。 繼成功發射亞洲一號衛星之后,亞洲衛星公司相繼成功發射了亞洲二號衛星、亞洲3S衛星和亞洲四號衛星。亞洲衛星系列具有功率高、容量大、覆蓋廣、衛星軌道位置優越、軌道和網絡協調優先級高等優勢,上述三顆在軌衛星共為亞洲地區提供了80個轉發器、3024MHz帶寬的C波段空間資源和45個轉發器、2220MHz帶寬的Ku波段空間資源,覆蓋了亞洲、大洋洲、中東地區以及非洲東部地區